DSC09965-1

 

 

 

 

鄭家大屋

地址:龍頭左巷10號(亞婆井前地對面)

參觀資訊: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半之後停止入場; 逢星期三休息,公眾假期除外。

官方網站:由此進

 

引申閱讀:【澳門】2016年228假期的澳門小旅行。行程總覽

day1:澳門塔&媽閣廟聖地牙哥古堡百老匯市集官也街&咀香園之澳門佳作

          →小飛象葡式料理 光影童話夢→夜宿 新濠影匯

day2:勝利茶餐廳河東圖書館&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老楞佐教堂&亞婆井前地

          →鄭家大屋(本文)崗頂前地&崗頂劇院&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聖母玫瑰堂

          →大三巴&戀愛巷→營地街市熟食區 →威尼斯人酒店&搭貢多拉

 

 

DSC09958.JPG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 之父鄭文瑞始建

根據大屋內之楹聯的落款日期,其建築日期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八年,即1869年~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實業家、慈善家,並有不朽著作"盛世危言"

建築為一院落式大宅,是澳門唯一的"榮祿大夫第"

 

鄭家大屋規模很大,現佔地4000平方米,縱深達120多米。

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 ,大小房間有六十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居各地,各自發展。 鄭家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

出現“七十二家房客”景象。

 

 

 

DSC09957.JPG

 

 

 

鄭家大屋門樓入口是傳統的廣東式凹門斗做法。

入口內部右側牆上設置了一個簡單的灰塑門官,以簡樸為主~

 

 

 

DSC09956.JPG

 

 

 

DSC09959.JPG

 

 

 

DSC09960.JPG

 

 

 

DSC09961.JPG

 

 

 

DSC09962.JPG

 

 

 

DSC09965.JPG

 

 

 

DSC00008.JPG

 

 

 

“月門”後是一條廊道,因鄭家父子都有官職,榮祿第是其宅第入口。

訪客前來拜訪主人時,都在前面的長長廊道下轎或下馬,才步入榮祿第。

而轎夫及隨從等都在外面等候,故此廊道又稱為轎道。

 

 

 

DSC09967   

 

 

文昌廳主要為鄭氏族人讀書的所在,廳堂外廊設圓形月門通向大花園。

 

 

 

DSC09971.JPG

 

 

 

亭外就是大花園,昔日模樣已不得而知,但在清理花園時,

發現其鋪地為不規則的小麻石,與澳門早期街道的“石仔路”鋪地類同,因而據此復原。

這種“石仔路”濫觴於古羅馬,一直是歐洲的典型“馬路”鋪地,在舊時的澳門,

這種鋪地不只用於馬路,一些住宅建築的內部空地也使用,鄭家大屋的這塊花園曠地應是一例。

 

 

 

DSC09977.JPG

 

 

 

DSC09981.JPG

 

 

 

"榮祿第"是通往主房區的門道,前門共由八扇門組成,後門則是兩扇木門,其門閂設於主房區一側。

門廊空間闊落,檐口下掛有“榮祿第”牌匾,說明此乃官宦之家。

廊道內掛有曾國荃題寫的“崇德厚施”牌匾,表彰鄭家樂善好施的行為。

目前這兩塊牌匾為修復時仿造,原件已由澳門博物館妥善保存,為免風雨和蟲害進一步侵蝕。

 

 

 

DSC09969.JPG

 

 

 

DSC09980.JPG

 

 

DSC09970.JPG  DSC09975.JPG  

 

 

 

DSC09978.JPG  

 

 

大屋主建築
主建築為兩座傳統廣東式住宅,即餘慶堂和積善堂。二堂皆為兩進三間凹門斗的建築。

其中餘慶堂是鄭氏家族主屋,入口是傳統的廣東式凹門斗做法:

檐下牆壁有彩繪;門口設有“三件頭”門組,(即矮門,亦稱吊腳門)、趟攏門及板門。

門口掛有“通奉第”牌匾,兩側對聯分別是“前臨鏡海”和“後枕蓮峰”,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大屋選址時背山面海的環境格局和景觀意象

 

 

DSC00007.JPG

 

 

 

DSC09982.JPG

 

 

 

DSC09992.JPG

 

 

 

DSC09986.JPG

 

 

 

從前院拍到內院很好看ㄟ~

 

 

 

DSC09987.JPG

 

 

 

除了很常看到的圓形門院,旁邊的窗也很特別很像花生~

或許也象徵著早生貴子或是生生不息囉~

 

 

 

DSC09988.JPG

 

 

 

DSC09991.JPG

 

 

 

有發現這裡的"落水頭"是竹子嗎?

很特別喔~也顯示大戶人家展示的虛懷若谷~

 

 

 

DSC09990.JPG

 

 

 

餘慶堂

餘慶堂只有前後廳,並無門廳。兩廳之間設天井,以便通風採光,這是嶺南中式大屋的基本形態。

後廳不設門扇,直接向天井敞開。前廳為生活空間,設活動門扇,可因應功能需要而拆卸,靈活處理。

從修復後的廳內狀況可知,這些門扇及掛落曾作貼金裝飾,反映了鄭家當時的經濟實力。

廳堂設有假天花,上有澳門常見的疏氣孔,而天花上的西式灰塑花飾則體現了此建築中西文化結合的特徵。

 

 

 

DSC09993.JPG

 

 

 

屏風很美ㄟ~

 

 

 

DSC09994.JPG

 

 

 

DSC09995.JPG

 

 

 

餘慶堂也作為展區~

雕塑的展覽很襯房子ㄟ~

 

 

 

DSC09996.JPG

 

 

 

 

DSC09997.JPG

 

 

 

餘慶堂二樓後廳

此廳為餘慶堂之後廳,長案後有一幅由十二扇屏風組成的折線形壽屏,其雕刻工藝在鄭家大屋現存木雕裝飾中最為講究,也最精美。

 

二樓paula沒有上來,感謝同行的龜密提供的照片囉~

 

 

 

IMG_9712.JPG

 

 

 

IMG_9720.JPG

 

 

 

IMG_9722.JPG

 

 

 

IMG_9734.JPG 

 

 

 

IMG_9738.JPG    

 

 

 

由上往下拍感覺是被關在深閨的公主ㄟ~

 

 

 

IMG_9731.JPG 

 

 

 

鄭家大屋很好逛喔~

很推薦大家有到澳門要來逛逛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u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