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街
如何到達:由此進
官方網站:由此進
旅遊日期:2016年10月30日
paula一個人的旅行~這次地點就訂在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是paula一直想要來走走的地方喔~只是一直沒有機會~
總是擇日不如撞日...
paula選擇搭乘火車到鶯歌火車站~
在鶯歌火車站對面搭乘接駁車到"三峽國小站"下車~
第一條路向右轉就到了~
有指標可以參考~但我想應該就亂晃一下也很不賴喔~
會先看到的是三峽祖師廟,也就在前一張的大樹旁邊~
這也算得上是三峽的大地標了~
paula在另外的篇幅介紹囉~
另外會一直拍到的另一個地標就是"金牛角"囉~
這個paula也會以另外的篇幅作介紹~
拉回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是為在三峽區的民權路,是北部最長老街
明末清初,渡海來臺開墾的移民,坐著船沿淡水河,逐漸往上游大漢溪畔的三峽地區開墾,形成村落。
三峽最早開發的地區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附近漸漸形成第一條街「三角湧街」
三峽因山區範圍龐大,先民耕種之餘,上山伐木、採藤、燒炭,
且三峽近山產大菁(可製作染料),又有清澈的三峽溪水,故由淡水河運進布匹,造就了染布業之發展,
早年三峽老街的商店就以染布業為最多。
後來有外國人發現三峽地區的山地很適合種茶,又有天然資源樟樹,
於是人們開始種茶及製作樟腦,染布、茶、樟腦為三峽過去最大的物產。(取自官網)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日軍登台後,首遭三角湧義軍抵抗,殲滅日軍數百人
隨後遭日軍焚街燒殺報復,三角湧街庄及祖師廟皆在此時付之一炬,於日治初期再度於廢墟中重建。
日治中期,日人開始開採煤礦與木材,成為三峽新興工業。
台灣光復後,改制為三峽鎮,三峽人的信仰中心-長福巖清水祖師廟由藝術家李梅樹教授主持改建,
由於建造技術匠心獨具,精雕細琢,造就了祖師廟「東方藝術殿堂」的美名,
使祖師廟在莊嚴的宗教氣息中,增添珍貴的藝術價值。
這個人孔蓋也很有設計感~
三拱排樓面富含巴洛克式風格
房子上的刻字這些字或代表姓氏、姓名、行號或店名;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
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水泥粉光則是近年整建所用的材料,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
比較後段的整排紅磚屋~真的很美~
騎樓連續拱圈,拍起來不輸千鳥居吧!!
現在老街的店家都是商店、小吃、咖啡店等...
最多的還是"金牛角",比較特別的應該是這個"炒冰"吧!!
paula覺得三峽老街的扛棒也很有特色喔~
有的一看就知道是賣什麼的,但有的還真是看不懂ㄟ~
所以也更讓人好奇~
有鄉村風格的店家~販賣的市區家的擺飾~
這家咖啡點paula也好喜歡喔~
只是人客好多喔~擠不進去阿~
這些店家的人潮也都滿滿滿~
這攤滷味paula看了也口水直流~
paula後來在這家有古早味物品的店家享用當天的第一餐
文章就請進入觀賞囉~
【新北三峽】三峽冰工廠。復古裝潢加上戲劇的加持有濃濃的古早味
這是巷子的另一頭的指標~
三峽老街上也有人民的信仰中心~
廟前有表演民俗技藝~打陀螺
有看到paula打圈的那裏嗎?那個陀螺是怎麼打上去的阿~挺酷的~
paula這次來還巧遇廟會~
而另一個信仰中心是在街尾的大路上~
建築也是挺美的~
來三峽如果只是逛民權老街那就太侷限囉~
paula偏偏喜歡往人少的地方走~
這巷子口有指標,往巷子深處走去就會走到藍染遊客服務中心~
地板上也有解說牌~
沿途也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建築物~
都會讓paula駐足欣賞~
藍染遊客服務中心位置改囉~
在本來的小巷子裡改到的馬路上~
會先看到這樣的"旗幟飄揚"
是一間看起來有點殘破的建築物~
門面就是簇新的~
藍染的介紹~
裡面展示很多成品喜歡可以買回家喔~
當然也可以DIY~
paula在這裡再次推薦南部的朋友有興趣藍染手作體驗的朋友
到paula去DIY的地方~嫣染畫室來體驗
【台南東區】嫣染畫室藍染初體驗。我跌入了藍色旋渦。藍染世界優游
paula滿喜歡三峽這裡的老式建築群
除了人潮稍多逛起來滿壅塞的之外~
最大的感想就是~~paula怎麼會現在才來到三峽呢~